208年,35歲的蔡文姬由曹操做主,嫁給了22歲的董祀。洞房花燭夜,董祀看了看這個三婚的新娘,連蓋頭都沒揭,轉身離去。直到曹操要砍他的頭,董祀才追悔莫及。
蔡文姬披頭散發,光著腳丫闖進曹府,跪求曹操饒董祀一命。
曹操望著眼前的女子,長嘆一聲,這還是當初那個才情卓絕,面若桃花的小師妹嗎……
他的小師妹是大儒蔡邕的掌上明珠。蔡邕的文章天下聞名,蔡文姬得到父親的真傳,詩書禮樂無所不精。
據說,蔡邕讓女兒讀自己的文章,不到兩天,她就能一字不差地背誦下來,記憶力驚人。她寫的詩賦也是文采斐然。
如此才華橫溢,又俊俏乖巧的姑娘,自然是眾人追逐的對象。
當時的曹操,與蔡邕亦師亦友。曹操在蔡府拜師學習,每日面對嬌俏的小師妹,說他不心動,那是假的。
但那時曹操還未成名,配不上蔡家的千金,他只好按下那顆躁動的心,外出征戰,生死一線。
蔡文姬16歲的時候,父親把她嫁給了衛家公子衛仲道。兩人你儂我儂,小日子過得相當愜意。
但好景不長,沒到一年,衛公子便咳血而死。家婆大罵蔡文姬克夫,恨不得讓她殉葬。蔡文姬無奈之下回了娘家。
但父愛的港灣,也沒能護她多久。
權臣董卓被呂布所殺。蔡邕感念舊情,僅僅嘆息了一聲,就被王允打入大牢。
沒過幾天,蔡邕屈死獄中。噩耗傳來,文姬的母親承受不住,也隨夫去了。
夫死,父死,母死。蔡文姬一下子變得孤苦無依。
值此東漢末年,戰亂紛飛。匈奴趁機南下,燒殺掠奪。無家可歸的蔡文姬,跟著難民到處流浪。
“馬邊懸男頭,馬后載婦女?!辈涛募П瘧嵉貢鴮懰陌?。
很不幸,蔡文姬被匈奴騎兵搶走了。她和許多婦女,淪為了匈奴的奴隸,求生不得,求死也難。
幸虧遇上了左賢王,把她納為妃子,蔡文姬才免于顛沛流離。她在匈奴生活了12年,為左賢王生了兩個兒子。
她不再日夜哭泣,漸漸融入胡人的生活,學會了他們的樂器。但鄉思仍舊時時刻刻,啃噬她的內心。
208年,曹操大軍平定了烏桓,匈奴害怕了,派出使者前來談判。曹操此刻才得知,故人之女蔡文姬,就在南匈奴,不禁感慨萬千。
曹丞相立刻陳兵十萬,大兵壓境。然后派人帶著千兩黃金,璧玉一雙,前往南匈奴換取蔡文姬。
左賢王猶豫了半天,迫于曹操的壓力只好放人,但他扣留了兩個兒子。
臨別之際,兒子追逐著馬車不愿離去,哭喊著:“阿媽去哪里?阿媽不要我們了嗎?”
淚水猶如斷線的珠子,噗噗落下,蔡文姬含恨寫下《胡笳十八拍》。她的哀傷痛到骨髓,灑落漫漫長路。
回到故土,早已物是人非。
曹操做主,讓蔡文姬嫁給了董祀。屯田都尉董祀年僅22歲,風華正茂,而蔡文姬已經三嫁,還比他大了13歲。
新婚之夜,董祀心情復雜地望著蔡文姬,兩人默默無語。他終究還是轉身離去了,沒有揭開新娘的紅蓋頭。
一年后,董祀犯下大錯,曹操毫不留情地把他拿下,下令處斬。
危急時刻,蔡文姬披頭散發,赤著腳丫,闖進丞相府,求見曹操。
曹府此刻正高朋滿座,曹操說:“蔡邕的女兒來了,大家見一見吧?!?/span>
進得堂來,這位傳說中的女詩人,哪有當年的一絲風采?蓬頭扣面,滿臉滄桑。眾人不勝噓唏。
蔡文姬跪在地上,哀求曹操饒了董祀一命。
曹丞相嘆息一聲,過往的情景歷歷在目。當初那個喊他師兄的女子,當初那個嬌俏可人的小師妹,眼中只剩下了哀傷。
他的心,為什么隱隱作痛呢?曹操揮了揮手,下令放了董祀。
歷盡坎坷,蔡文姬寫下了《悲憤詩》:“人生幾何時, 懷憂終年歲?!?/span>
曹操問蔡文姬,老師的文章還存有嗎。蔡文姬搖搖頭,4000多篇,戰亂中全都遺失了。
曹操難掩失望,連呼可惜。蔡文姬又說,一部分還能背得,可以默寫出來。
丞相大喜,貢獻出珍貴的紙和筆。蔡文姬憑著兒時的記憶,默寫出了400多篇,分毫不差。
這些文字彌足珍貴,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閃光。
董祀死里逃生,對蔡文姬感激涕零。他辭去官職,帶著妻子隱居山林。
曹操外出打獵時,還經常去看望他們。夫妻倆琴瑟和鳴,生了一兒一女,頤養天年。
蔡文姬,一個如此堅韌的女子,苦難的人生沒有擊倒她,就像寒夜中的臘梅,堅強,高雅,魅力非凡。
而曹操不惜陳兵十萬,用千金換回蔡文姬,難道是因為,文姬是曹丞相心中,曾經求而不得的白月光?
或者他只是對才女的惺惺相惜,博取一個愛才的美名,對摯友蔡邕也有個交代。
還有一種可能,曹操知道,自己是要寫進史書里面的。不惜代價救了蔡文姬,希望她在寫書的時候,對自己筆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