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id="7zsjn"><pre id="7zsjn"></pre></dd>
<progress id="7zsjn"></progress>
  • 評論
    ? 1
    分享

    凈利僅30億,市值蒸發超5500億!“油茅”金龍魚該如何突圍?

    侃見財經

    2023-03-31 12:10 廣東

    83258 0 1

    業績連年下滑,“油茅”金龍魚的生意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做。

    3月24日,金龍魚披露了2022年的財務報告。根據財報顯示,2022年金龍魚實現營收2574.85億元,同比增長13.8%;實現凈利潤為30.11億元,大跌27.12%,業績“增收不增利”。

    回看過去幾年,這其實已經不是金龍魚第一次出現業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了。

    在2020年上市之后,金龍魚交出的幾份成績單都不甚理想,除了2020年營收和凈利潤“雙增”之外,2021和2022年,金龍魚連續兩年都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作為A股市場備受矚目的“油茅”,近兩年金龍魚不堪的表現,著實讓不少的投資者感到失望。尤其是在股價方面,截至3月30日收盤,金龍魚股價報收43.14元/股,總市值僅為2339億,和2021年的最高點145.43元/股相比已經“膝蓋斬”,市值較高點更是蒸發超5500億。

    很顯然,由于業績的表現遠不及預期,如今的金龍魚已經逐漸被投資者所拋棄。為何大家眼中十分簡單的食用油生意,被譽為“油茅”的金龍魚做起來卻如此的吃力?業績和股價都已經雙雙“沉底”的金龍魚,未來還有機會還能游上來嗎?

    凈利率僅為1.21%,“油茅”名不副實

    雖然被投資者譽為“油茅”,但金龍魚的各項數據卻和貴州茅臺相差甚遠。

    根據財報顯示,2022年金龍魚實現營收為2575億,同比增長13.82%;實現凈利潤為30.11億,同比下滑27.12%;實現扣非凈利潤為31.84億,同比大幅下滑36.27%。

    正如開頭所提到那樣,今年已經是金龍魚連續第二年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了。目前,金龍魚已經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之中,雖然營收越來越大,但錢卻掙得越來越少了。

    當然,金龍魚之所以會“增收不增利”,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利潤率數據也在持續走低。

    根據財報顯示,2022年金龍魚的毛利率為5.68%,相較去年8.18%的毛利率下大幅下滑了2.5個百分點;凈利率更是只有可憐的1.21%,相較去年1.98%的凈利率下滑了0.77個百分點,但從毛利率和凈利率來看,金龍魚的“油茅”之名顯然是名不副實了。

    再看具體業務方面,目前金龍魚的主營業務分為廚房食品和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兩大板塊,其中廚房食品業務占據大頭,2022年的收入為1571.32億元,占營收的比例為61.03%;而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業務2022年的收入為986.06億元,占營收的比例為38.3%。

    過去一年,雖然上述兩大業務的營收都有所提升,但毛利率卻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其中廚房食品業務毛利率較2021年下降約1.62個百分點至6.68%,而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業務毛利率較2021年下降約3.6個百分點至3.81%,正是因為兩大業務的毛利率都出現了下滑,才導致了年報中金龍魚的毛利率大跌,凈利率直接“跌?!?.21%。

    當然,除了營收、凈利潤這些數據之外,金龍魚的其他經營數據的表現也并不理想。

    例如負債和資產負債率方面,2022年金龍魚的負債總額為1347億,流動負債為918.2億,資產負債率大幅提升至59.08%,和2020年剛上市時的916.8億總負債、822.3億的流動負債、51.17%的負債率相比,2022年金龍魚的負債總額、流動負債以及負債率均有明顯提升。

    目前,金龍魚一方面需要面臨毛利率持續下滑、凈利潤持續走低的情況,另一方面也需要承擔負債越來越大所帶來的壓力,雙重壓力之下,金龍魚的經營狀況并不樂觀。

    成本大幅提升,食用油生意不好做

    實際上,金龍魚的凈利潤之所以會持續走低,和近兩年原材料的漲價有著很大的關系。

    根據媒體報道,目前金龍魚的產品原料占營業成本的比重約在90%左右,正是因為產品原料占營業成本的比重非常高,因此原料的價格將直接決定金龍魚的利潤率和利潤情況。

    作為食用油領域的龍頭,金龍魚生產所需的原料主要包括大豆、大豆油、棕櫚油等,由于國內大豆消費80%以上都依賴于進口,本土生產的大豆供不應求,金龍魚在原材料方面的議價能力并不強,一旦大豆的價格上漲,金龍魚的毛利率就會走低,凈利潤承壓。

    近兩年,受到南美干旱天氣、東歐問題等因素影響,大豆、大豆油、棕櫚油等商品價格飆升。

    根據萬得數據顯示,CBOT大豆在2022上半年的最大漲幅為32.24%,CBOT小麥的同期最大漲幅為68.27%,DCE棕櫚油的同期最大漲幅為50.1%,漲幅十分驚人。

    在原料價格大幅飆升的背景下,金龍魚產品毛利率走低、凈利潤下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除了受原料價格波動影響非常大之外,更為致命的是金龍魚在產品端的議價能力也不強,無法將成本上漲的壓力順利傳導到消費者身上,只能獨自承擔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

    在去年8月、10月的調研紀要中,金龍魚表示,上半年公司針對油類、面粉產品已進行提價,不過并沒有明確提價的幅度。但是,由于食用油行業本身的競爭就非常激烈,而且食用油又是直接關乎民生的產品,即便金龍魚真的進行了提價,提價的幅度也十分有限。

    此前,金龍魚對于“提價”就表示出了非常謹慎的態度。在2021年8月的投資者交流中,其就聊到“公司流通型產品的售價會隨原材料價格行情進行調整,但在原材料價格沒有大幅度上漲的情況下,我們一般不會提價,同時我們通常也不會領先于行業進行漲價?!?/p>

    當然,面對原料價格的飆漲,金龍魚還會通過期貨來進行對沖保值。根據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金龍魚的交易性金融資產高達201億,相較于去年同期的119.8億幾乎翻倍。

    不過,期貨對沖并非萬能,根據歷年的財報顯示,在2018至2021年,金龍魚套期保值期貨端分別為-8163.5萬元、-15.56億元與-31.54億元,連續三年都出現了虧損。

    一方面是原材料價格的大漲,另一方是難以在產品終端進行提價操作,再加上期貨套期保值背后巨大的不確定性,金龍魚這看似簡單的食用油生意,實際上并沒有那么容易。

    多元化轉型背后,暗藏商譽減值風險

    由于食用油的生意十分艱難,在上市以后。金龍魚就加快了多元化轉型的步伐。

    根據媒體介紹,目前金龍魚的產業鏈已延伸至油脂科技與飼料原料、調味品、預制菜等多個領域,已經成功建立了覆蓋高端、中端、大眾的綜合品牌矩陣,多元化轉型正在積極推動中。

    不可否認,積極開發新領域和新產品固然是一件好事,但由于金龍魚的多元化轉型主要依賴企業并購來實現,背后暗藏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從最新的財報來看,截至2022年四季度,金龍魚的商譽高達59.88億,無形資產為147.6億,兩項合計已經超過了200億。

    當然,近幾年來金龍魚都沒有過商譽減值的操作,但如果市場環境、產業政策等外部因素發生重大變化,金龍魚還是有可能會進行商譽減值,這顯然是金龍魚暗藏的一個巨大風險。

    此外,拋開商譽減值不談,目前金龍魚的多元化轉型也遲遲未見成效,轉型的難度非常高。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自2015年以來,金龍魚收購過多家調味品公司,例如臺灣老字號醬油品牌“丸莊”、山西梁汾醋業有限公司、廣東廣味源食品有限公司等等。

    雖然金龍魚的操作確實不少,但最終的效果卻相當有限,上面的內容有提到,金龍魚的主營業務為廚房食品和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兩大板塊,兩項業務的營收占比高達99.33%,而包括預制菜、調味品在內的其他業務營收占比僅為0.67%,業務營收的占比幾乎可以忽略不算。

    而且,由于金龍魚在調味料領域的知名度不高,如果想要開拓新業務,則需要投入龐大的營銷費用,但由于來利潤率的持續走低,2022年金龍魚縮減了銷售費用的支出,根據財報顯示,2022年金龍魚的銷售費用為59.86億,相較于2021年減少了6.4億,下滑幅度約為10%。

    很顯然,對于金龍魚而言,由于主營業務的進展不順利,產品多元化遠沒有想象中那么順利。

    綜合上述的分析來看,在大豆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下,短期內金龍魚仍然很難走出困境。

    截至3月30日收盤,金龍魚股價報收43.14元/股,總市值僅為2339億,和2021年的最高點145.43元/股相比已經“膝蓋斬”,市值較高點更是蒸發超5500億。從股價來看,投資者對于“沉底”的金龍魚感到十分失望,而金龍魚想要“翻身”顯然也并沒有那么容易。

    # 金龍魚
    本文為凱迪網自媒體“凱迪號”作者上傳發布,代表其個人觀點與立場,凱迪網僅提供信息發布與儲存服務。文章內容之真實性、準確性由用戶自行辨別,凱迪網有權利對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內容進行相應處置。
    舉報
    投喂支持
    1人點贊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 / 登錄后參與評論
    日本久久高清免费观看,日本护士色XXXXX,日本娇小枯瘦XXXX,日本黄大片免播放视频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