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id="7zsjn"><pre id="7zsjn"></pre></dd>
<progress id="7zsjn"></progress>
  • 評論
    ? 4 6
    分享

    70歲作家馬原之子意外去世,死前父親拒絕讓他就醫,稱不信西醫

    藝述史

    2023-03-31 10:21 廣東

    36130 4 6

    1

    2022年6月8日,知名作家馬原在社交媒體上宣布了自己13歲幼子離世的消息。

    就在兒童節當天,馬原的兒子馬格突發心臟病,猝然倒在了自家的廁所里。

    在失去意識的前一秒,他還在呼喚著自己的父親。

    得知兒子心臟病突發,母親立刻沖上前抱起兒子,一邊催促丈夫撥打120,但是馬原卻怔在原地。

    他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目光空洞卻又充滿了深沉的恐懼。

    奇怪的是,那天救護車遲遲不到,馬格終究還是死在了母親的懷里。

    馬原說:“我并不把他的離開歸咎于心臟病,他只是壽數到了,該走就走了,就這么簡單?!?

    與痛哭涕淋的妻子截然相反,這位以愛子如命著稱的文學大家卻沒有一絲悲傷。

    后來有人猜測,那輛救護車遲遲不來未免有點"太巧合"了,那么當天到底發生了什么呢?

    又是什么讓一位年近古稀的父親做出這樣的行為?

    或許我們可以從他的生平中找到一點頭緒。

    2

    1953年的馬原降生在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做過鉗工、當過農民,做過記者。但是他一直清晰地知道自己有朝一日會成為人盡皆知的大作家。

    他喜歡閱讀,到了癡迷的程度。

    1971年,剛剛成年的馬原創作出了自己人生的處女作,他毫不掩飾內心的喜悅與自滿,到處向人炫耀自己的成績。

    不久之后他考上了遼寧大學,在學校時他始終書不離手,儼然是一個“書癡”,在這里他邂逅了人生的初戀——馮麗。

    兩人迅速墜入愛河,但是現實往往事與愿違,二人很快迎來分別。

    畢業后馬原收到通知自己將被分配至西藏工作,即便他心中有萬般不舍,但是無可奈何,兩人一番商議,相約工作一結束就回鄉結婚。

    他以為西藏的生活會很難熬,但事實恰恰相反。

    他看到高聳入云的雪山,宏大巍峨,白雪皚皚。布達拉宮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寧靜而神秘。

    他愛上了西藏, 仿佛自己的所有血液如同洪流一般流入異鄉的土壤。 不久之后他便寫出了《岡底斯的誘惑》,他不止一次地稱贊這是自己最滿意的作品。

    1989年,馬原離開了自己熱愛的西藏,跟隨著一輛有著城市工業化氣息的綠皮火車回到了故鄉遼寧。

    在這里他與自己的第一任妻子馮麗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們有了一個溫馨的小家,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兒子,但是馬原的心里總有一些不安分的“情愫”在騷動。

    他忘不掉西藏那得天獨厚的自然氣息陷入靈感枯竭,妻子馮麗則不堪其擾、被柴米油鹽折騰得應接不暇。最終兩人意見不合、不歡而散。

    此后馬原陷入了長時間的迷茫與頹廢。

    也許是命運有所眷顧,陷入“寒冬”的馬原再次迎來的人生的“春日”。

    3

    2007年,單身16年之久的馬原來到了???,遇到了長相清純、優雅的李小花,他“老樹逢春”,內心的悸動令他久不能忘。

    李小花是一名退役運動員,身姿綽約,一顰一笑惹人側目,馬原不可救藥地愛上了她。兩人同樣有一顆向往自由的心,脾氣相投很快走到了一起,馬原的創作也愈加順利起來。

    但是好景不長。2008年的一天夜里,馬原被渾身的劇痛所驚醒,妻子打開臺燈借著微弱的燈光發現丈夫身上滿是可怖的疹子。

    當天晚上,夫妻二人就來到了就近的醫院就診。馬原年事已高,額頭上已經長滿了皺紋,也總是小病不斷,諸如高血壓、腦血栓、糖尿病,都是年輕時糟踐身體落下的病根。

    由于當時醫療技術的落后,醫生認為并無大礙,僅開了些皮膚藥膏就將其打發走了。

    一段時間后,病情并沒有緩解,馬原夫婦再次踏上求醫之路。

    經過診療,醫生下達了一個不好的診斷:馬原很有可能患上了腫瘤。

    對于一個小家庭這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

    馬原接受了全面的身體檢查,他感受到醫生使用一根長針一層層地穿過他的皮膚,隨著呼吸起伏,那根針的尾端仍然不斷晃動,讓人感到毛骨悚然。

    他強忍著劇痛,直截了當地問道:“醫生,請您實話告訴我,我是否患有癌癥?”

    但是醫生沒有給出正面的回答,只是表示存在很大的風險。

    馬原日夜都在做噩夢,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始終在被一種不可知的力量所操控,他只能隨波逐流。

    但這一次,他打算逆流而上。

    馬原穿著病號服瘋也似的一路狂奔逃離醫院,邊跑邊用手拔下嵌在皮膚里的針頭,別提有多狼狽。

    他不想要余生都呆在僵硬冰冷的病房內、渾身插滿管子。

    他不再相信所謂的西醫,反而認為自然的力量可以帶給他療愈。

    他萌生了一個念頭:舉家逃離城市,找一處山清水秀的地方,蓋一棟房子,過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

    他放棄了高薪的教授工作、賣掉了居住已久的老房子,帶著妻子搬到了他們初識的地方——???。

    他開始努力地磨練自己的身體,買了一輛二手的自行車。

    每天高強度地騎車在山路環行,騎到汗流浹背,往往是太陽落了之后再回家。

    回家后妻子會為他沏上一壺熱茶,就這樣他們度過了愉快的三年。

    也許真如他所愿,自然的力量給了他新生的機會,隨著鍛煉他越來越強壯,身體也逐漸好轉,疹子也消失不見。

    經過診斷,馬原的腫瘤竟然奇跡般地治愈了,他篤信這是自然的力量帶給了他新生。

    正是這種生活讓他不再相信醫學,他更加相信自然的力量,相信心態就能改變現狀。

    也正是這種心理,為后面他兒子的“突然死亡”埋下了伏筆...

    4

    56歲的馬原老來得子,夫妻兩人不久后生下了馬格,對其寵愛有加。

    令人感到不安的是,馬格自幼患有先天性心臟病。

    醫生建議要悉心照料、常備藥物,但是熱愛自然、唾棄西醫的馬原并不相信醫生的話。

    他篤信自然的風光和堅持運動可以改善體質,于是他開始計劃舉家搬往深山生活。

    他直接帶著妻兒離開???,來到了西雙版納的南糯山,準備住進深山。

    他即將在這里建造屬于自己的“馬原城堡”。

    2012年的馬原正式在南糯山搭建屬于自己的莊園,期間,他幾乎花光積蓄、歷時五年終于得償所愿。

    這座莊園占地面積達2000平方米,共有十一棟樓,有鐘樓、茶廠,華麗而奢靡,在布滿春天氣息的南糯山,在遍地的格?;ǖ拇負硐?,儼然是一座“世外桃源”。

    而在妻兒眼里,卻仿佛是另外一個世界。

    他們不被允許隨意下山,李小花沒有工作、沒有自己的追求,每天圍著自己的丈夫、孩子打轉。

    他們居住在常人難以想象的孤山堡壘中,過著像童話一樣的生活,但是卻并不快樂。

    南糯山海拔高、空氣稀薄,本就不適合天生患有心臟病的兒子長期生活,而馬原由于早年的經歷更不允許他就診西醫,長期的體能訓練則加劇了他的心臟負擔。

    離群索居的生活下,馬格長時間沒有上學、沒有玩伴、沒有童年的“磕磕絆絆”,他被照顧得很好,卻又像一只困在籠子里的金絲雀。

    馬原篤信“自然主義”,認為人應該順應天命。

    馬原自滿于自己的文學成就,對自己奇跡痊愈的經歷更是沾沾自喜,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控制欲越來越強,他堅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不允許他人反駁。

    不鮮有人在社交媒體對他大肆咒罵,說他冥頑不靈,但他只是一笑了之。

    2020年馬原參與拍攝紀錄片《文學的日?!?,他滿心歡喜地向觀眾介紹自己的“馬原城堡”、介紹自己膝下愛子。

    影片中的馬格笑容洋溢、體格高大,有些靦腆,反應有些遲緩,此時的馬格就已經顯現出有一絲不對勁了,他的呼吸急促、語氣也不同于常人,但是馬原卻視而不見,他眼神中流露出來的全是父親的愛與驕傲。

    “我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他啊”

    此時的一切看起來是多么的溫馨,但是卻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5

    一個平凡的下午,馬原帶著自己13歲的兒子環山騎行,此時天空有一些轉陰,烏云密布,空氣中籠罩了一層陰霾。

    馬格逐漸有些體力不支,大口喘著粗氣,示意父親放慢速度等他一會。

    可馬格等來的卻是父親的一番責罵,他要求兒子加快步伐。

    堅信只有努力鍛煉才可以改善體質。

    回到“奢華”的家中,母親連忙上來詢問兒子的狀況,此刻的他滿臉通紅,嘴唇發青,明顯有些身體不適。

    母親為他煮了一壺熱茶,溫柔地輕撫孩子的后背,引導他放慢呼吸。

    而馬原則不以為意,反而厲聲呵斥“慈母多敗兒”。

    母親在一旁為馬格翻找藥物,馬原看了則氣不打一處來,他指責這些西藥不僅救不了兒子反而會害了他,言語之激烈,令人可怖。

    晚飯過后,父親又開始“教育”馬格,他滿嘴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卻絲毫沒有注意到兒子的沉默與失落。

    這一年,馬格不止一次要求想要回到城市里生活一段時間、想要回學校讀書,想要與人交流。

    13歲的馬格體格健壯,小小年紀已經長到了一米八五,他從小就在父母的熏陶下學習寫作,已經嘗試創作出幾萬字的小說。

    在父親看來馬格善良懂事,生活在田園風光中十分快樂。

    但是在美好的表象背后則是馬格長時間沒有自由,時刻被父親約束著。更重要的是,自幼身患心臟病的他一直沒有得到系統的治療,常年的鍛煉和離群索居的生活反而加劇了他的病癥。

    2022年6月1日,馬格突然感到胸口劇烈的疼痛,呼吸急促而淺薄,額頭上布滿了細密的汗珠。

    他感到自己的身體開始暈眩,四肢逐漸無力。他的視線漸漸模糊,仿佛每一次呼吸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不久后,他猝然倒在了這座奢靡的城堡里。

    得知兒子突然病發,馬原怔在原地、不知所措。面對妻子的哭喊,他愣了很久才遲遲撥打了120。

    但是由于南糯山海拔過高、交通不便,救護車遲遲不到,馬原一時的猶豫,斷送了急救的最佳時機,萬般無奈下,馬格猝然長逝。

    馬原輕輕撫摸馬格的胸膛,卻再難聽到那熟悉的心跳聲,周遭的一切顯得那么陌生、他的世界仿佛失去了一切聲響、陡然變得寂靜無聲。

    在那一瞬間,也許他有過內疚,有過后悔,但已經于事無補了。

    6

    時隔10個月后,《人物》的一篇報道《城堡里的馬原》再次將他推向風口浪尖,立刻引來許多人的口誅筆伐。

    人們評價他“不配為人父”、“不可用文學矯飾傲慢”。

    有人說他偏執而封建,也有人認為這些批評對于一個剛剛經歷喪子之痛的人無疑是雪上加霜。

    時年69歲的馬原絲毫不避諱一切斥責和爭議,而是一笑了之,個中辛酸也許只有他一個人才能體會。

    他感到窒息,感到世界失去了色彩,他為了自己的生命放棄了一切,最終獲得了自己所追求的“真理”。

    而這份延續他的生命的所謂“真理”,又害死了他所孕育的生命。

    在這座他建造的“馬原城堡”里,妻子獨自一旁收拾著衣物準備離開,而他則蜷縮在角落里,手拿著香煙,吞云吐霧。

    看著這周圍的一切,馬原又回憶起那曾經溫馨、朦朧又一去不返的美好時光。

    此時的他早已沒有當初的自滿,取而代之的是倦怠和茫然。

    固然馬格的離世與馬原脫不開關系,馬原的教育方式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他不懂得與子女溝通、不考慮他人的想法、一意孤行。

    但是馬原也有自己的無奈,作為一個父親,他總是出于自己的經歷傾其所有給予子女最好的生活條件,即使這一切并非子女想要的。

    愛本身沒有錯,只是愛的方式出了問題。

    無論怎樣,生活還要繼續,馬原是個怎樣的人已經不重要了,但他在文學界留下的價值是不可否認的。

    對于普羅大眾而言,我們從中反思馬原的教育方式,同時也要認識到一定要正視醫學,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其存在必然有其價值,不要讓馬格的悲劇二次發生。

    對于馬原,你有設么想說的嗎?

    本文為凱迪網自媒體“凱迪號”作者上傳發布,代表其個人觀點與立場,凱迪網僅提供信息發布與儲存服務。文章內容之真實性、準確性由用戶自行辨別,凱迪網有權利對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內容進行相應處置。
    舉報
    投喂支持
    6人點贊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 / 登錄后參與評論
    熱門評論
    司馬明
    馬原不懂裝懂。心臟病不能做高強度的運動。
    2023-04-02 14:24 黑龍江
    0
    0
    全其
    挺好的!說的太好啦
    2023-03-31 12:44 廣東
    0
    0
    納鋒崇
    一起向未來!
    2023-03-31 12:34 廣東
    0
    0
    推薦閱讀
    日本久久高清免费观看,日本护士色XXXXX,日本娇小枯瘦XXXX,日本黄大片免播放视频播放器